{外科醫生The Surgeon 泰絲 格里森 Tess Gerritsen}
有很厲害的開頭“亞馬遜書店一生必讀百大推理小說”, 對於推理小說的熱誠, 立馬放進我的書單中, 在圖書館租借排行約一百多名, 突然地等一個月就排到了, 感謝前面沒有取書的閱讀者XD~
一開頭就是”外科醫生(兇手)”的角度看自己完美的作品(兇殺案), 他的視角幾乎以神的角度綜觀全局, 卻又隱身在暗處, 沒有人發現他…或是知道他….
這是連環凶殺案, 被殺害的女性唯一的共通點只有一點, 就是”被強暴的受傷女性”, 兇手會把被害者四肢大綁呈現大字/ 再強暴一次/ 再切掉女性子宮/ 最後一刀(手術刀)劃開頸部大動脈/ 整理好房間, 帶走戰利品離開, 一切都很完美無破綻…
在某一樁兇殺案, 有了生還者(凱薩琳), 掙脫了綁手的尼龍繩, 拿到床下的槍, 對兇手開了一槍(卡普拉), 後面凱薩琳又昏了過去…. 槍聲引來了住戶/警方的注意, 警方救了凱薩琳/ 地上躺著死去的兇手(卡普拉)…. 連環凶殺案, 隨著兇手死去而結案.
兩年後, 一模一樣的兇殺手法又在波士頓掀起, 恰巧的是凱薩琳就在波士頓的醫院就職…
過程中也有懷疑, 會不會是凱薩琳自己導了這齣, 但是看到了他的害怕和他一點點累積起的堅硬面具與堅強, 雖然兇手已經死了, 但是那晚的夢魘和卡普拉一直沒有放過他….
正因為相同手法的/相同的目標, 警方只能再找回唯一生還者凱薩琳….
模仿犯? 還是真兇不是卡普拉? 外科醫生到底是誰? 為什麼他可以找的到不同區域/生活圈的被強暴過的女性? 甚至是沒有報案, 你也可以知道? 為什麼他的目標是凱薩琳?
故事過半後, 還是沒有頭緒, 但偶爾穿插兇手的獨白, 他一直都在看像凱薩琳.... 透過他的內心話, 他的每一樁兇殺案都在自我滿足/ 享受被害者的恐懼而感受到愉悅/ 著魔的喜歡血/ 看著頸動脈的跳動, 想要衝動的劃開它/ 又善於等待,兩年後才復出…
如果你常看電視劇(韓劇), 通常兇手早就出現了, 一直就在主角的身邊, 我開始注意凱薩琳身邊的醫生/ 警探人員等等,仍然沒有明確的線索…
摩爾警探, 多了一份愛的力量, 重新翻看過去的案件紀錄,抽絲剝繭地找到那個隱身在黑暗中的外科醫生…..
終於知道兇手是誰後, 同時外科醫生也已經把凱薩琳帶走了….
後面的過程其實有點快, 可以看到凱薩琳的蛻變, 面對恐懼不要讓外科醫生得逞,
也看清楚外科醫生的真面目… (躲在手術刀後的懦弱…..)
故事中, 有一段女警探瑞卓利的故事, 在這懸疑的故事裡,我覺得很突兀, 但看到最後, 才明白作者的用意;
瑞卓利, 從小飽受重男輕女的家庭, 哥哥爸爸的輕視, 長大的職場也是, 他很努力很拼命的表現, 也表現得很優異, 但男性小人們不願輸他也無法像他一樣努力, 當看到瑞卓利的小把柄, 用力地把她拉下來….
在這段看見女性在家庭/職場的卑微與辛苦… 為了搶回自己的工作, 就算再危險, 也獨自面對用生命去挑戰; 當他遇到喜歡的對象, 隱藏在心中, 但他的妒忌藏不住, 最後換來一句”你都不愛你自己, 要如何讓別人喜歡你”
天那! 心中起了很強的共鳴, 也讓人鼻酸…
很享受這一本書, 每個腳色的刻畫細膩, 每個看似無關緊要的內容, 都是後面行為的鋪成, 很厲害的小說, 不到最後一刻的拼圖拼起來, 看不到完整的樣貌~ 這也許就是我喜歡看推理懸疑小說的原因.
我入坑懸疑小說的啟蒙來自東野圭吾, 發現好看的推理小說, 除了專業的背景知識的了解, 每個文字刻畫出來的畫面很鮮明, 明明不在現場, 卻在腦中撥放出畫面的精采; Tess Gerritsen的敘事手法很像電影, 時間是順著走的, 有時候也會回到腳色的過往記憶, 各個角色的個性/行為表現很親近,不會有像電視劇主角有突出個性跟能力, 每個腳色人物都是平凡人, 就像是你周遭的朋友/同事, 包含可怕的兇手, 在外面的形象, 有禮貌、很正常的人, 完全看不出他會這樣做的評價… , 所以覺得作者很厲害, 把平凡普通的事物串聯成吸引人心的故事.
#外科醫生 #TheSurgeon #泰絲格里森 #亞馬遜書店百大推理小說
留言列表